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
据搜狐网所做的一个全国性信仰调查项目的数据显示:国人中“确信自己有信仰”的比率约为49%,宣称自己是“坚定的无神论者”的有15%。而在闽南和台湾地区,“坚定的无神论者”不足2%。这或许是因为对于接受闽南传统教育的人来说,神明实在是一个太过于熟悉、切近的存在——它就在你家的厅堂里,在隔壁的小庙中,在口口相传的故事里,甚至,它就在你的钱包夹层里。以至于,有人说泉州这座城市是:半城烟火半城仙。
泉州是一个神明“密度”极大的地方,佛教、道教及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在泉州的昌盛自不用赘言,仅民间神明和宫庙数目就足以令人咂舌——《闽南与台湾神明庙宇源流》一书作者段凌平通过十几年的走访调查,统计出在泉州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间信仰宫庙就有6000多间,主祀神明“应该不少于500种”,数量之巨、种类之丰富以及民间崇拜与民俗关联之紧密“国内罕见”。
造神:
不问地域 只论功德
泉州的民间崇拜体系庞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崇拜(如天公、土地公)、庶物崇拜(如虎爷、床母)、人物崇拜(如关帝、孔圣)、护卫神灵(如城隍、行业祖师)、乡土神(如青山公、保生大帝)以及鬼魂崇拜(如普度公、池王爷)几个大类。
泉州民间神明中不少产生于福建本省,陶孝妇(虎夫人)、郭洪福(广泽尊王)、万巧娘(万仙妃)和李文愈(灵应祖师)均因孝顺长辈、善待里人而受后人尊奉,妈祖、临水夫人则皆是因为舍身救人而成神。大多数本土神灵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祀奉,比如通远王和随后取代其地位的妈祖,对这两位海神的崇拜甚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泉州文化有着严格的传承体系和相对稳定的风俗习惯,所以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但在民间信仰方面一直有着极大的开放和包容性。“崇有德,敬有功”是泉州民间“造神”唯一的标准,全国性的神明如关公、天公、土地公都在泉州有着极其广泛的信众。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漂洋而来的外来神袛,如印度教的毗舍耶神,泉州人俗称“白狗神”,其庙宇也一直受到附近居民的悉心保护,且香火始终不衰。在惠安崇武,当地人甚至为27位舍身救人的解放军战士建造了一座宫庙,以此作为永久的纪念,且每年正月头三天,“当地人多会来此烧香”。
发展:
扎根社区 关联民俗
相对于国内其他地方,泉州的民间崇拜活动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它与世俗生活的紧密结合。
泉州古代对城市实行铺境制管理模式,将城区划分约38铺94境,每境设一位境主公以保境安民。这一做法一方面极大增多了民间神明数目和种类,另一方面也拉近了人神之间的距离,人与神长期的“比邻而居”使得泉州的民间信仰活动带有极大的生活化特征。比如,让孩子认神明做“契父母”,请朋友一起来为神明“做生日”甚至定期抬着神明巡境或回祖庙“谒祖”,这些与市民生活毫无二致的民间信仰活动使泉州人似乎更常将神明视为有血有肉的至交好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冰冷偶像。
与此同时,泉州众多的传统民俗活动也都源于此,几乎终年没有间断的“佛生日”和其他关于神明的重大庆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献戏”环节极大地带动了泉州曲艺的繁荣,人们称木偶戏为“嘉礼”,就因认为它是送给神明最好的礼物。就连一年中最盛大的元宵灯会,据说也是起源于丰州桃源宫的敬神活动,相传最初为了让宫内供奉的“唐太宗”能如生前一样看到长安灯节的盛景,当地居民自发在元宵节用花灯装点了整个宫庙及村庄,久而成俗并扩展到整个泉州地区,最终深刻改变了泉州人的元宵节庆祝方式。
不可否认,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不断革新都在改变着泉州民间信仰活动的面貌,但千百年来,人间烟火与神明香火互相炙烤出的泉州人共同的精神烙印——对一切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和感恩,始终没变,甚至历久弥新。
相关链接:
泉州城区“神仙”不完全名录
●庇佑妇孺
★奇仕妈(临水夫人)
泉州人俗称的“奇仕妈”就是临水夫人,本名陈靖姑,相传是今古田临水乡人。民间传说她自幼聪颖、有善心,长大后嫁给同村刘姓青年,婚后不久即怀孕,但当时福建久旱无雨,她自愿堕胎祈雨,果然感动神灵。不久她因虚弱去世,死前发愿,若死后得道,愿尽力救助妇孺。村人感念她祈雨的功德,自发为她修造宫庙,她也多次显灵救助妇孺,成为在福建受到广泛尊奉的妇女之神。
宫庙:西街台魁巷奇仕妈宫
★狗舍爷
狗舍爷不同于县后街与模范巷白耇庙中供奉的白狗公,而是漂洋而来的印度神,泉州本土的狗舍爷一般作为配祀安放在宫庙主神旁,相传是“天狗”所化,一般身披红布兜。民间认为孩童爱啼哭、夜尿或患皮肤病,均可拿新布兜换取狗舍爷的旧布兜给孩童披挂或用黄纸在狗舍爷嘴边抹过后化灰兑水喂给孩童求得保佑。
宫庙:四堡王爷宫
★舍人公(相伴舍人)
相伴舍人又被称做“日月太保”,原型相传是南宋末年来泉州避乱的端宗和末帝,二人是亲兄弟,先后殉国,深受泉州人同情和拥护。元朝建立后,泉州人偷偷将两位皇帝塑造成攀肩而立的“孩童佛”形象,以“日月太保”名义加以供奉。如今人们视其为庇佑孩童的神明,有趣的是贡品也多是糖果、果冻。
宫庙:水门巷一堡宫
●驱瘟消灾
★萧王爷
萧王爷的原型为西汉名臣萧望之,忠诚有才干却含冤而亡,因深受人民敬重而得到广泛尊奉。泉州人视其为司瘟驱灾之神。
宫庙:鲤城南门水巷末端富美宫
★虎夫人(五夫人)
虎夫人原姓陶,嫁到西街小巷中一户鲁姓人家中,丈夫早亡却极其孝顺公婆,善待友邻,天上的金甲神被她的善行孝心感动,泉州城遭受瘟疫时,便派来老虎驮着她绕城驱瘟。邻人感念她的恩德,在她去世后自发建庙祀奉,视为保境安民、驱灾降福之神。
宫庙:原西街五夫人巷内。现无存。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本名吴夲,又被称为“大道公”,生前是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治病无分贵贱,因亲自为伤病者采药而不幸去世,乡人把他当做医神供奉,至今仍是闽台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医药之神。
宫庙:中山南路花桥慈济宫
●镇水安澜
★妈祖
妈祖本名林默娘,因生前能预知人之祸福,并曾多次亲自驾船出海拯救危难中的渔人而广受爱戴,后因救人逝于海中,乡人认为她飞升成仙,成为海神。如今,妈祖已经是福建地区最有影响力、最受广泛尊奉的女神。
宫庙:南门天后路天后宫、霞洲妈祖宫等
★龙王
龙王是中国古典神话中水族的统领,掌管兴风布雨。龙王信仰在封建社会十分兴盛,不少地区建有龙王庙,但因其地位不断被新的海神等取代,地位渐不如前。
宫庙:九一街龙宫菜市场附近,原祀龙王,现神像无存。
★灌口二郎
灌口二郎相传是修建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李冰的二儿子,因辅助李冰治水有功而被人们感念,泉州二郎庙的灌口二郎神据说是在四川为官的乡人特意请来帮助镇水消灾的。
宫庙:东街二郎巷内二郎庙
●生意兴隆
★关帝爷
关帝爷原型为东汉著名将领关羽,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因其忠贞、勇猛、讲义气,死后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是受到佛教、道教共同尊奉的神明并被认为是剃头行业的祖师爷,信众广大。
宫庙:涂门街关帝庙、约所关帝庙等
★赵公明(赵玄坛)
作为远古神明,赵公明的来历一向众说纷纭,比较确定的是他因战力强大而被姜子牙封神,因传说其能“主持公道”,令人“求财得如意”而成为“武财神”。泉州尊奉财神以关帝为主,但浮桥龙济宫以主祀赵公明而闻名。
宫庙:浮桥龙济宫
★土地公(福德正神)
土地公到底起源于人们的自然崇拜,还是确实经历由人到神的过程如今已很难说清,但由于传统“有土才有财”的观念,他被视为生意兴隆的保护神受到泉州人家最普遍的供奉。
宫庙:北门土地公宫